top of page

歐盟-台灣攜手AI創新:UBIK 參與 2025 生成式 AI 研討會

已更新:6月16日

UBIK 攜手台灣智慧財產局歐洲經貿辦事處成功舉辦 2025 歐盟-台灣生成式 AI 研討會


作為歐盟-台灣貿易暨投資搭橋計畫 (ETTBE) 的重要一環,UBIK 榮幸與台灣智慧財產局 (TIPO) 及歐洲經貿辦事處 (EETO) 共同主辦於 2025 年 3 月 25 日舉行的「台灣-歐盟生成式 AI 研討會」。本次研討會是我們的第三場 ETTBE 活動,匯聚超過 180 位參與者,深入探討生成式 AI、著作權及法規的交織議題。


研討會在引人深思且具前瞻性的開幕致詞中拉開序幕。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高哲夫 (Lutz Guellner) 形容 AI 是當前最常被使用卻也最不被理解的詞彙之一,反映了社會的希望、恐懼與雄心。他強調歐盟致力於安全、人類尊嚴及公平系統的承諾,尤其是在新的《人工智慧法案》的背景下。台灣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則呼籲提高訓練數據的透明度,加強著作權持有人的退出權,並指出學習歐盟不斷發展的監管經驗的價值。


第一場聚焦於生成式 AI 的法律框架與著作權議題。歐盟委員會的 Anneli Andresson-Bourgey 解釋了歐盟的《著作權指令》和《人工智慧法案》如何協同運作,以確保尊重創作者權利的同時支持創新。她強調了文本與數據挖掘的退出機制,以及開發者披露訓練數據的義務。台灣智慧財產局的高嘉宏則分享了台灣的觀點,闡述了 AI 訓練階段和輸出階段之間的法律區別,並強調只有人類創作的作品才享有著作權。他也討論了新興的國際慣例,包括與新聞媒體和圖庫的授權協議,以及台灣建立主權 AI 訓練數據集的計畫。

隨後進行了短暫的交流茶敘,與會者得以享用茶點,並在更輕鬆的氛圍中交換意見、延續討論。


第二場轉向開發和部署生成式 AI 的實際挑戰。Aleph Alpha 的 Amit Datta 博士分享了歐洲 AI 產業的洞察,概述了歐盟《人工智慧法案》、《通用資料保護規則》(GDPR) 和著作權規則下的主要監管義務。他強調了獲取高品質數據的重要性、基礎設施的挑戰以及建立全產業行為準則的必要性。國家實驗研究院 (NARLabs) 的范俊元博士介紹了台灣的 TAIDE 計畫,這是一項旨在開發符合台灣文化和語言的 AI 系統的國家級努力。他詳細介紹了數據來源的努力、與內容所有者的合作,以及該計畫建立可信賴、植根本土模型的更廣泛目標。


研討會在與會者共同認識到跨境合作在塑造負責任的 AI 發展方面的重要性中圓滿落幕。歐盟和台灣都在積極應對生成式 AI 的法律、倫理和技術層面,本次活動為雙方提供了及時的相互學習和持續合作的平台。


bottom of page